我國養鹿業伴隨著新中國的誕生而興起,并經歷了5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末期三個時期的大發展與60年代和80年代初中期兩個低潮,即形成兩個馬鞍形,總體上處于向前發展趨勢。
新中國成立后,于1950年在遼寧省西豐縣建立了第一個國營鹿場--振興鹿場,之后于1952年又在吉林省的吉林市、東豐、雙陽和輝南等地相繼建立了十幾處國營專業鹿場,開始了專業養鹿的時期,只養鹿2000多頭;以后又在黑龍江、河北、山西、內蒙古、新疆等地相繼建立專業鹿場,飼養梅花鹿、馬鹿、水鹿和白唇鹿,到50年代末期養鹿達10萬頭,是建國初期的50倍,形成了第一個養鹿高峰期;但到了1963年,出現了養鹿業的第一個低谷,這可能與當時國民經濟的暫時困難有關,導致大批新生仔鹿被淘汰,有的放鹿歸山,這次低谷持續了3年后又開始緩緩恢復;到70年代初期,全國存欄各種鹿達20萬只;隨著國民經濟的振興,養鹿業開始上升,到80年代初,全國各地國營鹿場多達上百個,養鹿達30萬頭,出現了養鹿業的第二次高峰;但隨著國民經濟體制的改革,國營鹿場經濟獨立后由于自身經營機制不完善而紛紛下馬,僅黑龍江省養鹿業就下降了80%,出現了第二個低谷,此次低谷持續了將近4年才開始復蘇,養鹿業的第三次復蘇是以各地個體私營養鹿場的出現為標志,隨著對外經濟交流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鹿產品的消費需求越來越多,這時養鹿業又開始興盛起來;到90年代中期,經過10年的發展,全國鹿存欄達40萬頭,而且隨著科技投入的增多,鹿的品質及其生產力--公鹿的鹿茸平均單產和母鹿的繁殖成活率逐漸提高,同時,在鹿的品種選育、繁殖、育種、鹿病防治、產品加工、飼料營養、環境控制、群體馴養等研究方面取得了明顯進展,鹿場經營也由原來的單一國營鹿場發展為一大批由集體、個人、合資、合作經營組成的多種形式,整個養鹿業開始專業化、系統化、規模化、科學化。新中國建立以后,經過50年的努力,養鹿業不論是在存欄數量還是鹿的品種、生產力上都取得了巨大就。
(1)存欄數量及飼養規模
我國現在飼養梅花鹿、馬鹿、水鹿、白唇鹿、馴鹿、坡鹿和麋鹿等約40多萬頭,其中梅花鹿近25萬頭、馬鹿6萬頭左右、水鹿5萬余頭、各種雜交鹿萬余頭。在主要茸鹿中,以東北梅花鹿、天山馬鹿和塔里木馬鹿的品質較佳,著稱于國內外,數量達28萬頭左右。近20年來,人工育成了居國際領先水平和先進水平的8個梅花鹿和馬鹿品種、品系,其數量達8萬余頭。我國主要茸鹿的飼養區域:梅花鹿主要在吉林省,占全國的70%;馬鹿主要在新疆,占全國的35%;雜種鹿主要在東北、華北和新疆,占全國的80%以上。我國的梅花鹿之鄉--吉林省長春市雙陽區飼養數量達4萬余頭。我國較大的梅花鹿國營鹿場(不含分場)存欄一般達千余頭,最大的梅花鹿國營鹿場為吉林省東豐縣第一鹿場,存欄為2300余頭;最大的馬鹿國營鹿場(含分場)系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二師34團養鹿場,飼養塔里木馬鹿近2000頭。飼養梅花鹿較大的個體養鹿場一般達200~300頭,而飼養馬鹿(東北馬鹿或天山馬鹿)的較大個體養鹿場可達150~200頭,飼養水鹿的較大個體養鹿場可達500多頭。
(2)生產力
我國茸鹿的生產力很高,尤其梅花鹿和馬鹿在世界上名列前茅。梅花鹿公鹿的成品茸平均單產可達0.8~1.2kg,母鹿的繁殖成活率達70%左右,每年生產鹿茸總計達50余噸,鹿茸優質率達50%以上,生產利用年限平均達8年左右;馬鹿公鹿的成品茸平均單產可達1.5(東北馬鹿)~2.5(天山馬鹿)kg,母鹿的繁殖成活率可達60%(天山馬鹿)~80%(塔里木馬鹿等)以上,每年生產馬鹿茸總計達40余噸,馬鹿茸的優質率在60%以上,生產利用年限平均達10年以上。我國養鹿業的高指標和高生產力,創造了高經濟效益,僅主產品鹿茸一項年均創產值5億多人民幣。
(3)養鹿的教育科研成果
隨著養鹿業的不斷發展,在養鹿的教育科研上我國也獲得了巨大的進步。總的說來我國養鹿業的科研教學工作是以提高鹿茸產量為主要目標。我國茸鹿生產的發展和技術進步有賴于科學研究的發展;同時,茸鹿科學研究又主要是應用技術的研究,并面向茸鹿生產的主戰場。1956年我國首先成立了吉林省特產研究所,專設有茸鹿研究室,后于1982年又隸屬中國農業科學院特產研究所至今,設有經濟動物研究室茸鹿課題組。1958年建吉林特產學院,專設了經濟動物專業,以后相繼又在有關農林院校和中等專業學校設置了"野生動物專業"和"藥用動物專業"等,40年來為祖國養鹿業培養了大批碩士研究生和高中級專業技術人才。他們與典型鹿場一起試驗,研究解決茸鹿的繁育、飼料、營養、飼養管理、馴化放養、疫病防治、設備條件與產品加工技術、產品成分分析及基礎理論等方面重大技術課題。與此同時,隨著規模化養鹿的興起,國家對養鹿學的科研投入加大,全國各院校共同合作,從1958年至1998年8月,研究項目達上千項,獲得了豐碩成果。其中,茸鹿馴化放養、鹿的人工授精技術、梅花鹿的營養需要、茸鹿品種品系選取以及育、雜交優勢的利用、雜交育種、鹿茸加工新技術、生茸機制的研究、多種添加劑飼料等產品成分分析、鹿保定藥物研制、鹿茸加工設備及深加工、控光養鹿、鹿胎、鹿皮和乳鹿皮的開發利用、鹿品種標準化、鹿的結核病、壞死桿菌病、缺硒和缺銅病、偽狂犬病等項研究有突破性進展,居國際領先或國際先進水平。其中,尤其是"雙陽梅花鹿品種培育"和"茸鹿雜交優勢的利用"、"梅花鹿營養需要"、"茸鹿馴化放養"、"鹿的人工授精"等多項成果為世界首創,均為世界領先水平。這些成果推廣應用后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的單項成果年增收支額達千萬元。特別是在品種選育方面,經幾十年的艱苦努力,已成功地人工育成了梅花鹿中的雙陽梅花鹿和西豐梅花鹿品系,著稱于國內外;在馬鹿方面,人工選育的天山馬鹿和塔里木馬鹿,特別是天山馬鹿清原品系聞名于世界,而且現在又通過雜交技術培育出較有前途的東天二元雜交和東天塔三元雜交等茸肉兼用新品種

0311-858984855
1850323883

電子郵箱:
lubao2020@126.com

河北石家莊市高新區
昆侖大街55號


